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ufc竞猜平台关于举办2022年“时珍杯”中药学专业知识竞赛的通知

时间:2022-09-12 15:14:31 来源: 作者:

 

各班级:

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文件精神,扎实提高我司员工中药学专业素养,培养一流的中药学专业人才。经研究决定,ufc竞猜平台拟举办2022年“时珍杯”中药学专业知识竞赛。现通知如下:

一、参赛对象

全院员工。2019级、2020级中药学专业全体员工必须参加。欢迎兄弟院系员工参赛。

二、竞赛时间

初赛:2022年9月15-24日。

复赛:10月18-21日。

决赛:11月21-22日。

三、竞赛内容

包括中医药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见附件1

竞赛包括理论竞赛和技能竞赛。

四、赛程安排

竞赛分初赛、复赛、决赛。

(一)初赛

1、理论竞赛

时间:2022年9月15日下午14点。地点:ufc竞猜平台。具体地址另行通知。

理论竞赛采取线下闭卷答题,答题时间为150分钟,满分300分。题型分为术语解释、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等。

2、技能竞赛

时间:2022年9月19-24日。地点:ufc竞猜平台。具体地址另行通知。

技能竞赛为现场实际操作,共考察中药化学及分析技术、中药材及饮片辨识技术、中药炮制技术、中药制剂技术、中药药理技术等6个模块的技能。每个模块分轮次进行,每个轮次竞赛内容现场抽题、当场完成操作。若干人一批,同批同时单独进行,评委现场打分、点评。每个模块个人技能竞赛时间为30分钟,满分100分。2019级员工每人参加6个轮次,技能竞赛满分共600分。2020级员工每人参加3个轮次,技能竞赛满分共300分。

技能竞赛轮次安排在比赛前2天公布。

3、初赛成绩

竞赛选手初赛总成绩=初赛理论成绩+初赛技能成绩。初赛理论成绩为初赛理论竞赛卷面得分总和,初赛技能竞赛成绩为初赛各个模块比赛得分的总和。2020级及以下员工技能竞赛只考察3个模块,成绩作加权处理。

按照竞赛选手初赛成绩遴选出每一项单项成绩大于等于最高单项成绩70%者,再将其初赛总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前30名选手直接参加复赛。

(二)

1、复赛时间:10月18-21日。 地点:具体地址另行通知。

2、复赛形式:团队参赛,每队3人,自由组合或组织指定。

复赛内容同初赛,竞赛包括理论竞赛和技能竞赛。

理论竞赛答题分必答题和抢答题。必答题现场抽签作答,每人回答3小题,一个团队共9小题,答对得分、答错不得分。抢答题共10题,答对得分,答错扣除相应分值。团体理论竞赛成绩为团队3名成员得分之和。

技能竞赛仍为现场实际操作,抽题作答,每队应答1题。团队通过讨论给出答案,并选派一名选手实际操作,除另有规定外。评委根据答题和实际操作情况给团队打分,即为团体技能竞赛成绩,并进行点评。

3、复赛成绩:

团体总成绩=团体理论竞赛成绩(各队员必答、抢答得分之和)+团体技能竞赛成绩。 团体总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取最好成绩前6名团队进入决赛。

(三)决赛

1、决赛时间:11月21-22日晚上。 地点:具体地址另行通知。

2、决赛内容、比赛形式同复赛。

3、决赛成绩

决赛成绩分个人决赛成绩和团体决赛成绩。

理论决赛环节,理论得分既计入个人成绩,也计入团体成绩。技能竞赛环节,评委根据团队讨论答案时个人在答题中的实际贡献进行逐一打分,给实际操作者的实际操作另外打分。评委对团队答案和技能操作总体表现打分,作为团队技能决赛得分。

个人决赛成绩=理论决赛个人成绩(必答、抢答得分之和)+技能决赛个人成绩。

团体决赛成绩=团队决赛理论成绩(各队员必答、抢答得分之和)+团队技能决赛成绩。

、奖项设置

竞赛决赛设团体奖和个人奖。

团体奖分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分别奖励物质和奖杯。

个人奖设一等奖2名、奖金各2000元,二等奖4名、奖金各1000元,三等奖6名、奖金各500元,优胜奖6名,奖金各200元。在同等条件下,获得一、二等奖的同学有优先推荐保研的资格,三等奖获得者在研究生录取时有优先录取资格。

六、其他

1、技能竞赛所需原料、物品、仪器均由ufc竞猜平台提供,选手不必自备。

2、参加复赛、决赛选手均需着正装。

3、赛事有关事宜由竞赛领导小组负责解释。竞赛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ufc竞猜平台A308,联系人刘雅琪老师。

ufc竞猜平台

2022年9月5日

 

 

 

附件1 竞赛大纲

中药学理论知识包括中医学基础、中药学和方剂学课程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中药学基本技能包括中药材及饮片辨识、中药未知粉末鉴别及中药炮制、中药化学及分析、中药制剂、中药药理技术与操作。

一、中医药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包括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相关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一)、中医学基础

1.中医学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2.阴阳概念的基本内涵、阴阳的特性及相互关系、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3.五行的概念、特性、事物五行属性的归类、五行的生克关系、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4.藏象的概念,脏腑的分类及分类依据,藏象学说的特点。

5.五脏的主要功能和系统联系,六腑的生理功能及生理特性,脏腑之间的关系

6.脑的主要功能,神与五脏的关系,女子胞的主要功能及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7.精的基本概念、生成和主要功能。

8.气的基本概念、生成、主要功能,气的运动,气的分类及其概念、生成与分布和主要功能。

9.血的基本概念、生成、主要功能;血的运行及对相关脏腑的功能、影响因素。

10.津液的基本概念及主要功能、津液的代谢:生成、输布、排泄,机器与脏腑的关系。

11.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12.十二经脉名称及分布规律、奇经八脉的名称和生理功能、十五别络。

13.督脉、任脉、冲脉、带脉的循行特点和功能。

14.经络的基本功能

15.中医认识病因的思维方法

16.六淫、六气的概念,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

17.疫气的性质及致病特点,疫气发病和疫病流行的原因。

18.七情内伤的概念、形成因素及其致病特点

19.饮食不节、饮食不洁。偏寒偏热、五味偏嗜、偏嗜饮酒的致病特点。

20.劳力、劳神、房劳、过逸的概念及致病特点。

21.病理产物性致病因素的概念。

22.痰饮的概念、有形之与无形之痰以及痰与饮的区别,痰饮的致病特点。

23.瘀血的概念、致病特点及症状特征。

24.药邪的形成及致病特点

25.发病的基本原理、影响发病的因素、发病形式。

26.邪正盛衰与病邪出入、虚实变化、疾病转归的关系。

27.阴阳失调的概念及病变机理。

28.精气血津液失常的概念及病变机理。

29.“内生五邪”的病机

30.得神、少神、失神、假神、神志错乱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31.常色、病色的概念、临床表现及意义。

32.舌的神、色、形、态内容及意义;苔色、苔质的内容及意义;舌质与舌苔的综合诊。

33.正常声音。发声、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呃逆、嗳气、太息的特征及意义。

34.病体之气、病室之气的意义。

35.问寒热、问出汗、问疼痛、问月经、问带下。

36.脉诊的概念、原理及意义。切脉部位、切脉方法、正常脉象及常见病脉。

37.表证、里证、半表半里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38.寒证、热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寒热错杂、寒热转化、寒热真假临床表现的及其意义。寒证、热证与表证里证关系。

39.虚证、实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虚证、实证的关系:虚实错杂、虚实转化、虚实真假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虚证、实证与寒证、热证、表证里证关系。

40.阴证、阳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41.气虚证、气陷证、气滞证、气逆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42.血虚证、血瘀证、血热证、血寒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43.津液不足证、水液停聚证的临床表现及其辨证要点

44.阳盛证、阴盛证、阳虚证、阴虚证、阴阳两虚证、亡阳证、亡阴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45.心气虚证、心阳虚证、心阳暴脱证、心血虚证、心阳虚证、心火亢盛证、心脉痹阻证、痰蒙心神证、痰火扰神证、小肠实热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46.肺气虚证、肺阴虚证、风寒束肺证、风热犯肺证、燥邪犯肺证、热邪壅肺证、寒痰阻肺证、痰湿阻肺证、大肠湿热证、大肠液亏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47.脾气虚证、脾气下陷证、脾不统血证、脾阳虚证、脾阴虚证、寒湿困脾证、脾胃湿热证、胃热证、胃寒证、胃阴虚证、食滞胃肠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48.肝气郁结证、肝火上炎证、肝血虚证、肝阴虚证、肝阳上亢证、肝风内动证、肝胆湿热证、寒滞肝脉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49.肾精不足证、肾阴虚证、肾阳虚证、肾气不固证、肾不纳气证、膀胱湿热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50.心脾两虚证、心肝血虚证、心肾不交证、心肾阳虚证、肺脾气虚证、肺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肝脾不调证、肝气犯胃证、肝火犯肺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51.养生的基本概念、重要意义及基本原则。

52.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53.各种治则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原则。

(二)、中药学

1. 历代本草代表作的作者、成书年代、学术价值

2. 中药药性理论的内容及对临床用药指导意义;中药配伍理论的内容及应用原则。

3. 解表、清热药、泻下药、止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安神药、平肝息风药、补虚药的性能功效、适应范围、分类及各类的性能特点、配伍方法、使用注意。

4.祛风湿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收涩药、消食药、驱虫药、攻毒杀虫止痒药、拔毒化腐生肌药的性能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

5.涌吐药的配伍方法、使用注意。

6.麻黄、桂枝、紫苏、生姜、荆芥、防风、羌活、细辛、白芷、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葛根、柴胡的药性、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用法、使用注意。

7.香薷、藁本、苍耳子、辛夷、升麻、蔓荆子的药性、功效、主治病证、用法、使用注意。

8.西河柳、淡豆豉、浮萍、木贼的药性、功效、用法、使用注意。

9.细辛的用量;

10.麻黄配桂枝,麻黄配苦杏仁,麻黄配石膏,桂枝配白芍,细辛配干姜、五味子,柴胡配黄芩,生葛根配黄芩、黄连,菊花配枸杞子,蝉蜕配胖大海,桑叶配菊花,桑叶配黑芝麻的意义。

11.石膏、知母、天花粉、栀子、夏枯草、黄芩、黄连、黄柏、龙胆、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大青叶、板蓝根、贯众、鱼腥草、射干、白头翁、败酱草、青蒿、地骨皮的药性、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用法、使用注意。

12.石膏配知母,知母配黄柏,知母配川贝母,栀子配淡豆豉,栀子配茵陈、黄连配木香,黄连配吴茱萸,黄柏配苍术,黄连配半夏、瓜蒌、青蒿配鳖甲,青蒿配白薇,地骨皮配桑白皮,白薇配玉竹的意义。

13.芦根、竹叶、淡竹叶、决明子、苦参、紫草、水牛角、青黛、重楼、穿心莲、白鲜皮、半边莲、土茯苓、山豆根、马齿苋、大血藤、白花蛇舌草、野菊花、熊胆、白薇、胡黄连的药性、功效、主治病证、用法、使用注意;贯众、青黛、山豆根、熊胆的用量。

14.谷精草、密蒙花、青葙子、紫花地丁、金养麦、鸦胆子、垂盆草、秦皮、马勃、木蝴蝶、半枝莲、银柴胡的药性、功效、用法、使用注意;鸦胆子的用量。

15.大黄、芒硝、火麻仁、甘遂、巴豆的药性、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用法、使用注意;大黄配芒硝,大黄配巴豆、干姜的意义。

16.芦荟、郁李仁、京大戟、红大戟、牵牛子、芫花的药性、功效、主治病证、用法、使用注意;京大戟与红大戟的来源。

17..番泻叶、千金子的药性、功效、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18.独活、威灵仙、防己、秦艽、徐长卿、木瓜、桑寄生、五加皮、蕲蛇的药性、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用法、使用注意.

19.独活配羌活,桑寄生配独活的意义;汉防己、木防已与广防己的来源。

20.豨莶草、络石藤、桑枝、海风藤、川乌、雷公藤、香加皮、千年健的药性、功效、主治病证、用法、使用注意;川乌、雷公藤、香加皮的用量;豨莶草配臭梧桐的意义。

21.臭梧桐、青风藤、丝瓜络、伸筋草、鹿衔草、乌梢蛇、路路通、穿山龙的药性、功效、用法、使用注意。

22.苍术、厚朴、广藿香、砂仁的药性、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用法、使用注意;与各单元功效相似药物的药性、功效及主治病证的异同;苍术配厚朴、陈皮,厚朴配枳实,广藿香配佩兰,砂仁配木香的意义。

23.白豆蔻、佩兰的药性、功效、主治病证、用法、使用注意。

24.草豆蔻、草果的药性、功效、用法、使用注意。

25.茯苓、薏苡仁、泽泻、车前子、滑石、木通、金钱草、茵陈的药性、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用法、使用注意;滑石配生甘草的意义。

26.猪苓、通草、萆薢、石韦、海金沙、瞿麦、篇蓄的药性、功效、主治病证、用法、使用注意。

27.地肤子、灯心草、冬葵子、广金钱草、连钱草的药性、功效、用法、使用注意;灯心草的用量。

28.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的药性、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用法、使用注意;肉桂、吴茱萸的用量;附子配干姜,附子配麻黄、细辛,肉桂配附子,丁香配柿蒂的意义。

29.花椒、丁香、小茴香的药性、功效、主治病证、用法、使用注意。

30.高良姜、荜茇的药性、功效、用法、使用注意。

31.陈皮、枳实、木香、香附、沉香、川楝子、薤白的药性、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用法、使用注意;沉香的用量;陈皮配半夏,枳实配白术,香附配高良姜,川楝子配延胡索,薤白配瓜蒌的意义。

32.化橘红、青皮、佛手、乌药、荔枝核、甘松的药性、功效、主治病证、用法、使用注意。

33.橘红、枳壳、柿蒂、香橼、玫瑰花、绿萼梅的药性、功效、用法、使用注意。

34.山楂、麦芽、莱菔子、鸡内金的药性、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用法、使用注意;麦芽的用量;莱菔子配紫苏子、芥子的意义。

35.神曲的药性、功效、主治病证、用法、使用注意。

36.稻芽的药性、功效、用法、使用注意。

37.使君子、苦楝皮、槟榔、的药性、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用法、使用注意;使君子、槟榔的用量。

38.雷丸、南瓜子、鹤草芽、榧子的药性、功效、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39.大蓟、小蓟、地榆、白茅根、白及、三七、茜草、蒲黄、艾叶的药性、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用法、使用注意;蒲黄配五灵脂,白及配海螵蛸,艾叶配阿胶的意义。

40.槐花、侧柏叶、苎麻根、仙鹤草、炮姜的药性、功效、主治病证、使用注意。

41.棕榈炭、紫珠叶、藕节、血余炭的药性、功效、用法、使用注意。

42.川芎、延胡索、郁金、莪术、丹参、虎杖、益母草、桃仁、红花、牛膝、水蛭、马钱子、斑蝥的药性、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用法、使用注意;郁金配石菖蒲,郁金配白矾,牛膝配苍术、黄柏,川芎配柴胡、香附的意义。

43.乳香、没药、姜黄、三棱、鸡血藤、川牛膝、苏木、西红花、五灵脂、土鳖虫、血竭、刘寄奴的药性、功效、主治病证、用法、使用注意;西红花、血竭的用量。

44.北刘寄奴、穿山甲、王不留行、月季花、干漆、自然铜的药性、功效、用法、使用注意;干漆、自然铜的用量。

45.半夏、天南星、芥子、桔梗、旋覆花、瓜蒌、川贝母、浙贝母、竹茹、苦杏仁、百部、紫苏子、桑白皮、葶苈子的药性、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用法、使用注意;旋覆花配赭石的意义。

46.白附子、竹沥、白前、前胡、昆布、海藻、紫菀、款冬花、枇杷叶、马兜铃、白果、胖大海的药性、功效、主治病证、用法、使用注意;禹白附与关白附的来源。

47.天竺黄、黄药子、瓦楞子、海蛤壳、海浮石、礞石、洋金花的药性、功效、用法、使用注意;礞石、洋金花的用量。

48.朱砂、磁石、龙骨、酸枣仁、远志的药性、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用法、使用注意;朱砂、磁石的用量;磁石配朱砂的意义。

49.琥珀、柏子仁、夜交藤的药性、功效、主治病证、用法、使用注意。合欢皮的药性、功效。

51.石决明、牡蛎、赭石、羚羊角、牛黄、钩藤、天麻、全蝎、蜈蚣、地龙的药性、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用法、使用注意;全蝎、蜈蚣的用量;牛黄配珍珠的意义。

52.珍珠母、蒺藜、珍珠、僵蚕的药性、功效、主治病证、用法、使用注意;珍珠的用量。

53.罗布麻叶的药性、功效、用法。

54.麝香、冰片、石菖蒲的药性、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用法、使用注意;麝香、冰片的用量。苏合香、安息香的药性、功效、用法用量;苏合香的使用注意。

55.人参、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甘草、鹿茸、肉苁蓉、淫羊藿、杜仲、续断、补骨脂、益智仁、蛤蚧、菟丝子、当归、熟地黄、何首乌、白芍、阿胶、南沙参、北沙参、麦冬、石斛、黄精、枸杞子、龟甲、鳖甲的药性、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用法、使用注意;人参、鹿茸、益智仁、蛤蚧的用量;人参配附子,人参配蛤蚧,人参配麦冬、五味子,黄芪配柴胡、升麻,甘草配白芍、当归配黄芪的意义;南沙参、北沙参的来源。

56.西洋参、太子参、刺五加、大枣、巴戟天、锁阳、骨碎补、冬虫夏草、核桃仁、紫河车、沙苑子、龙眼肉、天冬、玉竹、百合、墨旱莲、女贞子、桑椹的药性、功效、主治病证、用法、使用注意;紫河车的用量;女贞子配墨旱莲的意义。

57.白扁豆、蜂蜜、饴糖、红景天、绞股蓝、仙茅、狗脊、海马、哈蟆油、楮实子的药性、功效、用法;蜂蜜的使用注意;海马、哈蟆油的用法用量。

58.五味子、乌梅、椿皮、赤石脂、莲子肉、山茱萸、桑螵蛸、海螵蛸的药性、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使用注意;乌梅的用法。

59.诃子、肉豆蔻、芡实、覆盆子、浮小麦、金樱子的药性、功效、主治病证;诃子、肉豆蔻的用法;诃子、肉豆蔻、覆盆子、金樱子的使用注意。五倍子、麻黄根、糯稻根、罂粟壳、石榴皮的药性、功效、用法、使用注意;罂粟壳的用量。

60.常山、瓜蒂、藜芦的药性、功效、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61.雄黄、硫黄、白矾、蟾酥的药性、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62.蛇床子、露蜂房的药性、功效、主治病证、使用注意。

63.土荆皮、大蒜的药性、功效、用法用量。

64.轻粉的药性、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65.升药、炉甘石的药性、功效、主治病证;升药的使用注意。

66.砒石、铅丹、硼砂的药性、功效、使用注意;砒石、硼砂的用法用量;铅丹的使用注意。

(三)、方剂学

1.方剂学发展历史的主要方书著作的成书年代、作者、主要贡献。

2.方剂的组成原则、常用治法、药物配伍组方的目的。

3.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银翘散的药物组成、功效、主治病证及症候表现、组方配伍意义。

4.桑菊饮、小青龙汤的药物组成、功效、主治病证及症候表现。

5.大承气汤的药物组成、功效、主治病证及症候表现、组方配伍意义。

6.麻子仁丸的药物组成、功效、主治病证及症候表现。

7.小柴胡汤、逍遥散的药物组成、功效、主治病证及症候表现、组方配伍意义。

8.大柴胡汤、蒿芩清胆汤、半夏泻心汤的药物组成、功效、主治病证及症候表现。

9.白虎汤、导赤散、龙胆泻肝汤、泻白散的药物组成、功效、主治病证及症候表现、组方配伍意义。

10.清胃散、左金丸的药物组成、功效、主治病证及症候表现。

11.清暑益气汤的药物组成、功效、主治病证及症候表现、组方配伍意义。

12.理中丸的药物组成、功效、主治病证及症候表现、组方配伍意义。

13.小建中汤、四逆汤、当归四逆汤的药物组成、功效、主治病证及症候表现。

14.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生脉散、四物汤、归脾汤、六味地黄丸、肾气丸、玉屏风散的药物组成、功效、主治病证及症候表现、组方配伍意义。

15.参苓白术散、炙甘草汤的药物组成、功效、主治病证及症候表现。

16.四神丸的药物组成、功效、主治病证及症候表现、组方配伍意义。

17.牡蛎散、固冲汤的药物组成、功效、主治病证及症候表现。

18.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的药物组成、功效、主治病证及症候表现、组方配伍意义。

19.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的功效、主治病证及症候表现。

20.越鞠丸、苏子降气汤的药物组成、功效、主治病证及症候表现、组方配伍意义。

21.半夏厚朴汤的药物组成、功效、主治病证及症候表现。

22.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的药物组成、功效、主治病证及症候表现、组方配伍意义。

23.桂枝茯苓丸的药物组成、功效、主治病证及症候表现。

24.川芎茶调散的药物组成、功效、主治病证及症候表现、组方配伍意义。

25.羚角钩藤汤、镇肝息风汤、天麻钩藤饮的药物组成、功效、主治病证及症候表现。

26.杏苏散、麦门冬汤、百合固金汤的药物组成、功效、主治病证及症候表现、组方配伍意义。

27.清燥救肺汤的药物组成、功效、主治病证及症候表现。

28.霍香正气散、八正散、五苓散、真武汤、独活寄生汤的药物组成、功效、主治病证及症候表现、组方配伍意义。

29.平胃散,茵陈蒿汤、三仁汤、甘露消毒丹的药物组成、功效、主治病证及症候表现。

30.二陈汤、温胆汤、清气化痰丸的药物组成、功效、主治病证及症候表现、组方配伍意义。

31.半夏白术天麻汤的药物组成、功效、主治病证及症候表现。

32.保和丸、健脾丸的药物组成、功效、主治病证及症候表现、组方配伍意义。

二、中药材及饮片辨识技术

识别中药材及饮片306种,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的基原所属科名,或矿物药的类别;植物药、动物药的药用部位,或矿物药的主要化学成分。

1.根及根茎类中药: 106种

狗脊,绵马贯众,骨碎补,细辛,大黄,虎杖,何首乌(制首乌),牛膝,川牛膝,商陆,银柴胡,太子参,威灵仙,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黑顺片、白附片),白头翁,白芍,赤芍,黄连,升麻,防己,北豆根,延胡索(醋延胡索),板蓝根,南板蓝根,地榆,苦参,山豆根,葛根,粉葛,甘草(炙甘草),黄芪(炙黄芪),远志,白蔹,人参,红参,西洋参,三七,白芷,当归,独活,羌活,前胡,川芎,藁本,防风,柴胡,明党参,北沙参,龙胆,秦艽,白前,白薇,徐长卿,紫草,丹参,黄芩,玄参,地黄(熟地黄),胡黄连,巴戟天,茜草,续断,天花粉,桔梗,党参,南沙参,木香,川木香,白术(麸炒白术),苍术,紫菀,三棱,泽泻,香附,天南星,半夏(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白附子,石菖蒲,百部,……川贝母,湖北贝母,平贝母,浙贝母,黄精,玉竹,重楼,土茯苓,天冬,麦冬,山麦冬,知母,粉萆薢,绵萆解,山药(麸炒山药),射干,川射干,干姜,莪术,姜黄,郁金,高良姜,天麻,山慈姑,白及。

2.茎木类中药: 10种

木通,川木通,大血藤,苏木,鸡血藤,降香,沉香,通草,小通草,钩藤。

3.皮类中药:13种

桑白皮,牡丹皮,厚朴,肉桂,杜仲,合欢皮,黄柏,关黄柏,白藓皮,苦楝皮,秦皮,香加皮,地骨皮。

4.叶类中药:10种

石韦,侧柏叶,淫羊藿,蓼大青叶,大青叶,枇杷叶(蜜制枇杷叶),番泻叶,罗布麻叶,紫苏叶,艾叶。

5.花类中药:15种

松花粉,辛夷,槐花,丁香,密蒙花,洋金花,金银花,山银花,旋覆花,款冬花,菊花,野菊花,红花,蒲黄,西红花。

6.果实及种子类中药:63种

柏子仁,荜茇,火麻仁,马兜铃,地肤子,王不留行,五味子,南五味,肉豆蔻,葶苈子,芥子,覆盆子,木瓜,山楂(炒山楂),苦杏仁(燀苦杏仁),桃仁,郁李仁,乌梅,金樱子(金樱子肉),沙苑子,决明子,补骨脂,枳壳,香橼,陈皮,化橘红,吴茱萸,鸦胆子,川楝子,千金子,巴豆,酸枣仁,胖大海,使君子,诃子,小茴香,蛇床子,山茱萸,连翘,马钱子(制马钱子),女贞子,菟丝子,牵牛子,蔓荆子,夏枯草,茺蔚子, 紫苏子、车前子,天仙子,枸杞子,栀子,瓜蒌,鹤虱,牛蒡子,苍耳子,薏苡仁,槟榔,砂仁,草果,豆蔻,红豆蔻,草豆蔻,益智。

7.全草类中药:32种

伸筋草,麻黄,槲寄生,桑寄生,鱼腥草,肿节风,仙鹤草,紫花地丁,金钱草,广金钱草,马鞭草,广藿香,半枝莲,荆芥,益母草,薄荷,泽兰,香薷,肉苁蓉,锁阳,穿心莲,车前草,白花蛇舌草,佩兰,茵陈,青蒿,大蓟,小蓟,蒲公英,淡竹叶,石斛,铁皮石斛。

8.藻、菌、地衣类中药:6种

海藻,冬虫夏草,灵芝,茯苓,猪苓,松萝。

9.树脂类中药:5种

乳香,没药,阿魏,安息香,血竭。

10.其它类中药:6种

海金沙,青黛,儿茶,冰片,五倍子,芦荟。

11.动物药类:27种

地龙,水蛭,石决明,珍珠,牡蛎,海螵蛸,全蝎,蜈蚣,土鳖虫,桑螵蛸,蝉蜕,斑蝥(米炒斑蝥),僵蚕,海马,海龙,蛤蟆油,龟甲,鳖甲,蛤蚧,金钱白花蛇,蕲蛇,乌梢蛇,鸡内金,穿山甲(炮山甲),麝香,鹿茸,羚羊角。

12.矿物药类:13种

朱砂,雄黄,自然铜,磁石,赭石,炉甘石,滑石,石膏,芒硝,玄明粉,硼砂,胆矾,硫黄。

三、中药未知粉末鉴别技术

识别50种中药粉末的显微鉴别特征,及其中3种混合粉末的鉴别,包括显微制片,显微观察,绘出粉末主要鉴别特征图,得出结论。

大黄,白芍,黄连(味连),葛根,甘草,黄芪,人参,三七,当归,防风,柴胡,黄芩,地黄,木香,山药,白术,泽泻,半夏,川贝母,浙贝母,天麻;鸡血藤;牡丹皮,厚朴,肉桂,杜仲,黄柏;大青叶,番泻叶;丁香、洋金花,金银花,红花;五味子,苦杏仁,补骨脂,小茴香,山茱萸,槟榔,豆蔻;麻黄,薄荷,穿心莲;茯苓、猪苓;珍珠,全蝎,僵蚕;朱砂,石膏。

四、中药炮制技术

掌握11种炮制方法及27种中药的规范炮制。包括辅料选择、用具使用、火候掌控、操作规范、成品判断等。

掌握单炒(炒黄、炒焦、炒炭)、固体辅料炒(砂炒、滑石粉炒、麸炒、麸煨)、煅制技术(明煅、煅淬、暗煅)、燀制、提净、水飞、蜜炙(黄芪、甘草)等基本中药炮制技术。

王不留行、水红花子、苍耳子、穿山甲、玳瑁、马钱子、骨碎补、鸡内金、鱼鳔、水蛭、阿胶珠、鹿角胶、僵蚕、白术、枳壳、山药、肉豆蔻、灯心草、丝瓜络、苦杏仁、桃仁、硇砂、朱砂、雄黄

五、中药化学及分析技术

掌握常用溶剂提取(主要包括浸渍法、渗漉法、连续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等)、柱色谱分离及理化检识、薄层色谱检识、分光光度法含量测定、滴定技术等基本实验技术。

六、中药制剂技术

掌握粉碎筛析技术、混合技术、造粒技术、卫生检验技术,散剂、膏剂、乳剂、栓剂等常规剂型的制备技术及口服固体剂型的质量检验技术。

七、中药药理技术

掌握常用实验动物的捉持、给药剂量的换算不同给药途径的给药方法、采血、麻醉、处死、解剖等中药药理基本实验技术。

上一条:2022年公开招聘工作人员面试公告 下一条:2022年第二学士学位招生考核方案

关闭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版权所有 ufc竞猜平台(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ufc竞猜平台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黄家湖西路1号 3栋

邮编:430065 联系电话:027-68890101(行政办公室) 027-68890100(员工办公室)

传真:027-68890101 电子邮箱:Yaoxy2006@126.com